Friday, 26 April 2013

沒意識的自動對焦

美國波士頓馬拉松發生恐怖襲擊,媒體舖天蓋地式的報道,反映了媒體挑選新聞時講求新鮮、震憾性,而發達國家的事總來得比發展中國家的值得報道,這些都無容置疑,但事件更值得反思的是讀者的閱讀習慣,似乎沒意識地把新聞接收預設成自動對焦,不知不覺將自己的思考過瀘。

波士頓恐襲同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內接連發生多宗汽車爆炸襲擊,同樣有無辜平民死傷,同樣沒有組織承認責任,當地的人同樣活在恐慌之中。再者,美國與發展中國家的恐襲當中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也是眾所周知。美國總統奧巴馬於波士頓恐襲後說:「任何時候用炸彈傷害無辜市民,都是恐怖襲擊。」這句話實聽得刺耳,讓我想馬上作二次創作,將奧巴馬的講話配上伊拉克恐襲的背景,來個黑色幽默-Confession of President Obama。現實是,基於讀者口味,主流媒體較少報道天天也有的發展中國家的恐襲,也較少於報道進入深度探討,將事件背後的整個畫面帶給讀者,而多以煽情內容代之。


可悲亦可笑,讀者所認識的世界由媒體塑造而成,因此,伊朗、伊拉克這些地方是戰場,平常百姓的生活對我們而言難以想像,或者應該說,有多少人會好奇、會去想像?美國著名作家及評論家Susan Sontag曾指出,「現實」(realities)過往透過各種形象(images)來呈現,現在則是「現實」就是形象、假象(illusions)。那麼,「現實」往哪裏找?或者應該問,當大眾滿足於一個由媒體塑造的世界時,誰在意?每天打開報紙、上網,吸收新聞資訊,或讚好,或分享,好像成為例行公事,也可謂「等閒事」,有幾人看過時事評論後,作探討、查證相關事實,來滿足個人好奇心、追求真實?大概是大家都忙於賺錢過活,什麼現實不現實,銷量好的報紙、點擊率高的報道才夠現實。


有趣的是,讀者關心的,就是媒體所關心的,兩者互相影響著。近年《主場新聞》、《評台》及《輔仁媒體》等具深度具資訊性的評論平台興起,大眾紛紛「關注」,似是對主流媒體的反擊,暗示讀者對事實內情的追求提高了,多了思考,也擺脫了過往被報章電視「餵新聞」的形象,這些好文章無疑引發大家的思考及好奇心,但這是否錯覺,讓自己覺得思考過了,實際上只是又一次吞下了別人的思想?自己才知道。


而最危險的,是當媒體報道或評論文章不知不覺間成為了自己對接外界的對焦點,很容易變成盲目接收。四川雅安地震,不論主流報道或網上評論都揭露了中國的醜陋一面,內裏有很多資訊值得查證及繼續發掘,故事背後必有更多的故事,只要我們願意去思索,而不滿足於熒幕上的資訊。

Friday, 22 June 2012

Thoughts, something to savor.

Thought’s a luxury. Do you think the peasants sits and thinks of God and Democracy when he gets inside his mud hut at night?— “The Quiet American”
Remember, that is what revolutions start with, THOUGHTS.

image
任城市再繁忙、他人的步伐再急速,其實也阻不了你享受你的悠閒人生;)
@Phạm Ngũ Lão

image
旅程裏,不斷跌入思緒當中,有如微風泛起了的漣漪,在湖面蕩漾著,卻又捉不住。
@Hồ Hoàn Kiếm

image
喜歡這裏周圍都是一家人,公園裏、街道上、雪糕店內,還有大部份小商舖也是家庭式經營,就連星期日逛書店也見到店員的一家人,溫馨甚!
@Hồ Hoàn Kiếm

晚上約會了另一couchsurfer。
談起政治,一句講晒:政府sucks.
大概哪裏的政府都是這樣子吧,只存在無咁sucks和勁sucks的差別。

她說畢業後想離開這地方,到別處生活。
「為何不加入政府?」
「It sucks.」
「為何不加入組識搞改革?」
「It really sucks.」

她說他日希望嫁個歐洲男子。
「為什麼?越南男子都很友善,好像不錯喔!」
「只想著工作、賺錢,這算是什麼生活?」
不知道呢,畢竟我只來了兩星期還沒有。

Thursday, 21 June 2012

這是沙壩。

He had pointed to a line from Voltaire above my desk:
"The comfort of the rich rests upon an abundance of the poor." — “The Eaves of Heaven”
2012年6月16至20日
image
Coming here, what am I looking for?
@Lao Chải Village

image
放學了?沙壩的山上也有中小學,小孩子平日每天上學三小時。
@Lao Chải Village

想起離開沙壩的那天在市中心認識的14歲小女孩…
她是向我走過來銷東西的其中一位,背著個大竹籮,其實她手裏並沒有拿著什麼手工藝品,只問我叫什麼名字、從哪裏來。
原來她是剛放學,走路回家換上大竹籮,來這裏賣東西。
這樣子賣東西已5年多了,是爸爸吩付的。
「你有時間溫習學習嗎?」
「有喔。」
「吃了午飯沒有?」
「還沒有。」
「為什麼?不餓嗎?」
「餓,但想繼續賣東西。」
我買了個麵包給她,但她只拿著,沒有吃。
她向我介紹她平日在市中心賣東西時,餓了吃飯的地方,是街市的小食店。
和她在市中心逛著談著,在雜貨舖買了兩杯乳酪就在街上坐著吃,原來這是她第一次吃乳酪。
看到她的牙齿不太乾淨,也千叮萬囑她要刷牙。
坐著吃乳酪時,她的村友(幾個婦人)也過來坐下,把我給小女孩的麵包打開吃,一人一小塊的吃著,也把一小塊分了給我。
細問之下,其實她家的一塊田種稻米自給自足,兄弟姊妹都有上學,財政並不緊張。賣東西、賺錢,是因為其他人全部都在這樣做嗎?

image
不知這個漁農幾年後是否還會過著養魚耕地的日子?
@Lao Chải Village
image

image
本來以為homestay的意思是每一個團友都安排住在一個黑苗族人家裏,幫忙煮飯開檯,但原來是七個團友齊住在一個家庭式hostel,家庭住在一樓,團友在二樓,就是這樣。
家庭的成員也不太懂英文,也沒有一同吃飯,只在晚飯後和大家飲了幾杯米酒,然後眾人還未到九時就帶著酒氣睡著了,就是這樣。
@Lao Chải Village - homestay

image
純真的笑臉,能往哪裏尋?
@Giàng Tả Châi Village

image
摩托,富起來的沙壩人才買得起。
@Giàng Tả Châi Village
image
拍這張照不是因為台上的表演精彩(事實上,表演者面無表情,也不似在享受演出),而是台下的觀眾。
最前兩排坐著的是幾個當地小朋友,還有後面那家歐洲人年紀最小的女兒。
表演間有一幕是演出者到台下邀請小朋友上台一起跳舞,但僅限遊客當中的小朋友。為什麼?
@Art Performance by H’mong at Cat Cat Village
image
模糊了的一張照片,把一切變得看似不真實。
@Cat Cat Village

image

Wednesday, 13 June 2012

Seize the sigh.

Life is a breath.
Life is a sigh.
Seize the sigh.
It will then become the note, the chord of your own melody.  — “Chicken with Plums”

image

(Over 100 political prisoners crept through this underground sewer door in camp J within 5 nigh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nti-Japanese movement and general insurrection in August 1945.)
I don’t know what the heroes were thinking when they passed the door, but what I am sure is that they did a lot of thinking before they chose to creep through it.
@Hoa Lo Prison
image
(Two American mothers throwing away the medals and decorations of their sons, who were killed on the battlefield in Viet Nam, in front of the US Congress House Washington. D.C, during the demonstration against the US invasion of Viet Nam. 23rd April, 1971. )
War is never between nations, but is often between several persons in power. All of us are merely involved-outsiders.
@Hoa Lo Prison

Wednesday, 2 May 2012

Here and now, night falls, stars twinkle.

網絡世界讓我產生錯覺 
搜尋你的名字 發現你的網誌 看著 彷彿把你那年那天的心情都經歷了一遍竟有一刻 以為自己和你很熟悉
Missing the sunshine when it rains, missing the symphony of raindrops when the sun shines.Here and now, night falls, stars twinkle.I am delighted for who I am and what I got for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to be grateful for.